24171人阅读 14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 天
连续签到: 10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苏泰剑滨闻 发表于 2020-01-14 08:52 那天,当余松山先生将《情牵老屋》的歌词拿给我时,我脑中即闪回到2019年9月10日,受泰兴文联林林主席委托一早去珊瑚镇珊瑚新村所拍画面的场景中去了----朦朦细雨的清晨,数十幢青砖青瓦的尖山房撒落在满眼绿色的村中,路上行人寥寥。曾几何,这里是珊瑚乡政府所在地。 我端着相机在老屋间寻觅角度。不经意的转身,远处有一户的炊烟在袅袅升腾,微风吹过,轻烟就又覆盖了湿的屋上瓦笼,拂了屋顶翘脊,没入屋后大树的枝叶里…… 歌词,让我步回到了童年;记忆,让我抚摸到了那个时代的温度。 我毫不费力地让过去的生活场景泻于笔端、落在纸上。做事,我是认真的----为《情牵老屋》撰写拍摄脚本。事实上脚本中的有些场景未能完成----只因时代发展太快,还原太难。 委托我朋友的儿子何天柱联系上了珊瑚新村。村干部、村民对我们的拍摄工作很是支持。在那儿我们拍摄了推山车、骑二八扛自行车、上梁,以及视频中出现的有些画面。不晓得这位在视频中拣黄豆、带小孩、纺棉花的老太太叫什么,那天在拍摄纺车纺线时老太太锅里正炖着排骨,是她和我们的认真所致,当儿媳回家闻到满屋的焦糊味而不见婆婆时,可以想象其后果。为了安抚老太太,我立马掏了一百元以赔偿其损失,可是她无论如何也不肯收,于是我让村干部陪我登门向其儿媳致歉并赔付损失,但她也是坚拒。村干部看见了为这事我与老太太的儿媳妇儿来来回回的拉拉扯扯,我把钱放在她家灶台上扭头就走了…… 拍摄室内灶台上的场景前,黄桥小学严进老师在车上随拍了她爱人开车的画面发于我,嗯,穿越了,穿越了,上世纪的知识青年正在开车赶往余家庄,她本人是穿的她奶奶不穿的绿毛衣,套的是她婆婆的裤子……我跟她说:你在锅门口抓草绕把子送灶堂的动作最真。是的,我们都农村出来的,我们太熟悉这样的画面了。 视频中设计了一个上学的孩子早上喝粥,碗里藏着面疙瘩的画面。不知道还有人记得不:那时候,只有说学校今天考试了,家长才肯做几个疙瘩给孩子,为是孩子考得好,将来有出息…… 接龙龙尾(过家家)的画面是在珊瑚拍的。一个电话先河教育的张慧开车将五个孩子拉了送过去。 汰衣的场景是在张庄拍的,钱雪琴找“怀杖(锤衣棒)”找旧衣旧鞋,在水凳上与张慧还原浣洗汰衣的画面。 剧中衣锦还乡的成功人士由余开庆饰演,他本在泰兴有事业,是个企业规模不小的老板。受松山先生之邀而在片中担任角色。那天,夫妇俩专门抽出了一天的时间配合我们在珊瑚在余家庄在新城在翁庄等地的拍摄…… 视频中有好些道具由民俗专家吴建明提供,在向堡村拍摄炸炒米花的那位手艺人也是请他帮忙找的。开拍时本以为在村上会找到几个孩童,然而现在的孩子都住在城里呢,缺少(儿童)群众演员无法拍摄,一个电话,张斌古筝的小学员过来了。 看中了诸马村的一座废弃小桥,那天我和钱红建赶到实地一看,这是座过水桥,有的只剩下了一块桥板。我到村上去找“演员”,九牛二虎之力,请了个走路不便的老人挎了个笿子走场。 拍得好不好不论,首发我们必须是“黄桥在线”。黄桥人写黄桥的歌追黄桥的影,黄桥在线的平台当仁不让。 感谢好朋友顾善凯先生!首发那天,我想请他将本视频推介给新华网平台,他二话不说,立即非常认真地、夜以继日地将此Mv推送至了人民日报、今日头条、搜狐、人民视频、一点资讯、百度、凤凰新闻等重量级网络平台。此前,《我和我的祖国》经他推送至新华网客户端,浏览量达到了近65万,止昨天《情牵老屋》在新华网的阅读量达到了近78万。谢谢你,老顾! 谢谢! 谢谢所有支持《情牵老屋》拍摄的朋友! 谢谢所有点击观看、分享的朋友!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微信二维码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二维码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