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7-9 16: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学校的职评本是国家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工作的,但是在具体执行中,确实有很多无法平衡的地方。说打分,那一项标准多少,有什么依据?各人站在各人立场上,说法不一。因此职评祘是双刃剑,调动了一部分人积极性,挫伤了另一部分人,造成了许多新矛盾。
我参加过很多次职评,1987年第一批职评,上中学高级的基本全是老同志,少数优秀的中年人上去了,但是上中一的基本按工龄,这一次由于是第一次,经验不多,前面又欠帐太多,确实僧多粥少,所以到88年暑假才基本结束。停了几年后,又开始了,特别在上中高的评审中,因为名利双收,所以矛盾突出。在学历、教龄、论文、实绩、获奖等各方面怎样综合平衡,实际上很不容易。老同志说我们现在教学不如年轻人,但是我们年轻时也辉煌过。年轻人精力充沛,与学生容易沟通,教学效果好,所以强调实绩第一,因为上面也有这种要求。要向一线教师倾斜,不上课的一票否决,实验室、图书馆、行管和后勤岗位是不是全部撤消,教音乐、美术、体育等非高考学科的教师是不是可以不用?
再说教学实绩,有些是有目共睹,公认很优秀的,但也有一些很难评价。有一次有五位教师在同一学科同一年高考中都说自己第一,我分别与他们交流:有一位说他们班有150分的,当时是满分,不但全校第一,而且全省第一;有一位说他的平均分最高;有一位说高考取的是优秀生,而他120分以上人数最多;有一位说他班上没有不及格的,他面向了全体学生;还有一位说他是接的别人的班,而高二升高三交接班考试均分最低,一年来他上升幅度最大。我承认这五位教师都是很努力很勤奋的好教师,但是谁最好呢?我无法确定。我以为教学评价其实是难题,各人眼光不同、角度不同,评价观点就不同,不是上了几节优秀课,考过一二次好分数就肯定各方面都比别人好了。
后来我提议的就是以教龄为主,同一教龄段的优秀的先上,再一线,再论文等等。今年没有你明年你先上。看起来有悖于职评初衷,但也减少了很多矛盾。有人说这不利于调动青年优秀教师的积极性,其实教师吃的是良心饭,他的付出不是总图回报的。如果你因为这次职评没上就不好好工作,恐怕也不能承认你是优秀教师。
学校是一部大机器,各个零件都要能正常运转才行,建议楼主多沟通,也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校大局,不要争吵,让别人笑话。也建议网友们不要妖魔化校长,出点好的主意,黄桥初中办好了,黄桥人民都得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