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林任申《“齿德可风”匾额溯源》

10005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3-11-4 21:32:10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黄桥镇王岱村民何昌钧、何昌东兄弟在更换新门时,发现旧门原是两块匾额,上面分别刻有四字,一为“齿德可风”,一为“硕德永贞”。落款时间为康熙辛卯(1711年)。
      何氏是黄桥望族,历史上出过不少人物,如明朝中叶的太仆寺少卿何棐,礼部主事员外朗、广平知府何棠,兵部主事何璇等等。到了何氏第十七世有名叫何鼎者,字秩伦,生于明末崇祯丙子(1636年)。他读书用功,但屡试不第,便做了塾师,以教授生徒为业。加之勤俭持家,增置了不少产业,日子过得很宽裕。
      何鼎兄弟三人。二弟何熊,小他4岁,28岁那年染病身故,撇下两个幼子,一名奇,9岁;一名祥,4岁。何鼎与三弟何仪协商,各抚其一。何鼎领养了奇,何仪领养了祥。何鼎视奇如同己出,教他读书识字,生活上也照顾得十分周到,儿子炎有的,奇也有。长大后何鼎又为他娶妻成家,生三子二女。
      何鼎不只友爱兄弟,与乡里相处也十分和睦。他为人厚道、义气,谁有了难处向他开口,他总是慷慨解囊,从不推却,“有负而不偿者,亦听之”。
      何鼎口碑极佳,被尊为长者,并因此而获得“乡饮耆宾”的资格。旧时,县里每年春耕之前要在夫子庙举行“祭孔”仪式,参加者都是地方上德高望重者,由知县发出邀请,这些人便被称为“乡饮宾”,其中年长的则被称为“乡饮耆宾”。1711年,泰兴县知县宋生一上任听说何鼎的事迹后就十分感动,奖给何鼎“齿德可风”匾额一块,对他的高尚德行加以褒奖和宣扬。这就是何昌钧至今珍藏的那块匾额的由来。那块木匾宽75公分,长230公分,保存基本完好,字也写得遒劲有力。
      何氏家风,代代相传。27年后,何鼎的儿媳孙氏也得了一块匾。何鼎的独生子炎,武痒生(武秀才)出身,原指望将来成就一番事业,但不幸的是他跟二叔一样,28岁那年便英年早逝,留下了三子二女。最长的十岁,最小的尚在襁褓之中。此时公公何鼎已经作古,婆结年事渐高,家业日渐衰落,沉重的生活重担落在她一人肩上。孙氏励节守贞、矢志不二,上事婆母,孝行著于九族;下抚幼子,家范隆于一乡。后来,长子序皇夭折,次子若准、三子若渊都成了国学生(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生)。若淮不到40岁就去世,孙氏又挑起抚养孙儿家僖的担子,后来家僖也进了国子监。乾隆二年(1737年)泰兴县知刘蕲奖给孙氏“竹节松年”匾额一块。这四个字既是对孙氏的褒奖,也是对孙氏的祝福。可惜这块匾二十多年前从牌位坛上取下后改做了门,后来又将上面的字全部刨去,作了铺板。
      “硕德永贞”匾额由何昌钧的弟弟何昌东保存,只是也改做了门,“硕”字被锯掉了一小部分。这块匾也是奖给何鼎的,但为何人所赠,为何事所赠,缺少依据,姑且存疑。
      据查,何昌钧兄弟正是何鼎抚养的何奇的后代,是何氏27世孙。先后十代人烟,匾额仍代代相传,谅是不忘祖先睦邻里,友兄弟,悉心扶养、教育后代的传统美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2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11-6 08: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此事知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