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绿豆药食两用,夏日解暑佳品

5438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7-6 13:57:29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纲目》:"绿豆,消肿治疽之功虽同亦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但以作凉粉,造豆酒,或偏于冷,或偏于热,能致人病,皆人所为,非豆之咎也。豆粉须以绿色黏腻者为真,外科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极言其效,丹溪朱氏,有论发挥。""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按《夷坚志》云,有人服附子酒多,头肿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绿豆、黑豆各数合,嚼食,并煎汤饮之,乃解也。"
绿豆,为豆科植物,其花、实等皆可入药入食,为药食两用食物,夏日解暑佳品。
绿豆花  为豆科植物绿豆的花。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入脾、肺经,有醒酒解毒之功,适用于酒醉烦渴等。《本草纲目》言其“解酒毒”。
绿豆粉  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日用本草》言其“味甘,凉平,无毒”。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入脾、肺经,有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痈疽疮肿初起、烫伤、跌扑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日用本草》言其“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及汤火伤灼”。
绿豆皮  又名绿豆壳,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皮。将绿豆用水浸胖,揉取种皮。一般取绿豆发芽后残留的皮壳晒干而得。以纯净、干燥、色不变红者为佳。《本草纲目》言其“甘,寒,无毒……解热毒,退目翳”;《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清风热,去目翳,化斑疹,消肿胀”。
绿豆叶  为豆科植物绿豆的叶片。《本草汇言》言其“味苦,气寒,无毒。治疔毒,癍疹,金、石、丹、火诸毒及霍乱吐下,并绞汁,和温汤饮之。”《开宝本草》言其“霍乱吐下,绞汁和醋少许,温服。”
绿豆芽  又名豆芽菜,中医认为,绿豆芽性味甘、寒,入脾、胃经,有清热解毒、醒酒利湿之功。适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口渴烦燥、二便不利、酒醉心烦等。《本草纲目》言其“解酒毒,热毒”;《饮食辨》言其“为病人食物佳品”。营养分析表明,本品含纤维素等,可抑制肠中胆固醇的吸收,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能促进胃肠蠕动,防止痔疮,便秘。
绿豆  又名青小豆,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中医认为,绿豆性味甘、凉,入心、胃经,能清热解暑,利湿通淋,解毒消肿,适用于热病烦渴、疮痈肿毒及各种中毒等,为夏日解暑除烦,清热生津佳品。《随息居饮食谱》言“绿豆甘凉,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本草纲目》言其“治痘毒,利肿胀,为食中要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真济世之良谷也”;《食药医镜》言其“清火化痰,疗痈肿痘烂,食之调和五脏,安精神,补元气,润皮肤,清暑解毒”;《本草求真》言“绿豆性味甘寒,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痈肿等症无不用此奏效”;《日用本草》言其“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
需要注意的是,绿豆虽为解热祛暑佳品,但其性味寒凉,故脾胃虚弱、肾阳不足及体质虚寒者不宜常服。另外,绿豆煮汤,时间不宜过长,用高压锅约15分钟即可,豆粒不易过烂,以免有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而降低其解热清暑功效


该贴已经同步到 骨骼保养馆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7-6 14: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