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收藏“百宝箱”

40101人阅读  67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宋代 绿釉条纹壶


    高23厘米 口径5厘米 足径9.4厘米

    壶口微敞,长颈,斜肩,直腹,圈足。肩一侧为管状长流,一侧为长柄,流与柄之间饰有如意状双系。颈饰两道凹旋纹。肩为两层台式凸弦纹,肩以上及近足处施低温绿釉,腹部花纹先在素胎上用白粉画出四组竖线纹及折枝花卉,再于线纹、折枝花上施绿釉,纹样凸起,使立体感很强。此壶造型独特,装饰新颖。上世纪80年代在四川广元瓷窑铺采集到与此壶相类似的标本,因此有较大可能为四川广元窑的产品。



西汉 彩绘鸟运纹盂 口径27.6,圈足径17.4,高9.2cm


    沙市市博物馆藏品

    1992年沙市肖家草场26号墓出土

    木胎,旋制。口微敛,方唇,短颈,腹下弧内收,圜底,矮圈足。器内第三圈髹红漆,余均髹黑漆,再以红漆绘花纹。内底中心绘鸟云纹、变形鸟纹、卷云纹、圆卷纹,第二圈及口沿内侧、腹外壁均绘变形鸟头纹,口沿上绘波折纹、圆点纹。



唐 三彩双龙耳瓶


    7月29日开幕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将来自55家博物馆的169组件“国宝”荟萃到首都博物馆一展容姿。

    其中,这件 “三彩双龙耳瓶”出自于唐(618-907年),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三彩双龙耳瓶”以两个对称的双龙衔住瓶口为柄,造型优美高雅,制作相当精致。这种器型是在晋朝鸡头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吸收了西域胡瓶的特点,始见于北朝,盛于隋、唐。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器型端正,保存完整,属唐代三彩瓷器的精美之作。



清雍正仿哥窑水盂笔舔


    清代雍正仿古器物中,有些器形是前所未见的,是工匠在摹古和仿制的基础上,创新求变,从而衍生出来的一些新的品种。

    长方形水盂高4.2厘米,形态憨厚,有宋、元瓷器造型的韵味,并配有赤金竹节水匙。灵芝形水盂高5厘米,个体娇小玲珑,金银色开片布满全器。其下有原配的紫檀座。笔舔长11厘米,为秋叶形状,其下有支钉7处。釉色晶莹,开片疏朗,造型生动可人。皆为案头赏用合一之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青花麟凤纹盘


元代,青花麟凤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器身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口沿上饰一圈卷草纹,里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的缠枝牡丹6朵,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一周,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为缠枝莲花6朵。全器构图严谨。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白色为地,蓝色为花,用青花原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进行绘制。另一种是青花为地,以湛蓝青翠的地色衬托出白色的花纹。青花麟凤纹盘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表现出与白地蓝花器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此类器之传世品极罕见,凤毛麟角,世之珍品。



青花海水红彩云龙纹盘


清乾隆 青花海水红彩云龙纹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高:8cm 口径:47.8cm 足径:27cm

    说明:这是乾降官窑的代表性器物。盘底所罩白釉有小橘皮纹。纹样以青花绘流云海水,用矾红彩画行龙,构成海水云龙纹;盘内心所显示的蓝地白花海水上,有用红彩所绘的正面龙形象;内、外壁则分别绘4条行龙,或回首,或前行,龙爪有三爪、五爪之别,龙尾有花尾、尖尾之分。明、清官窑瓷上,龙纹的正规式样为五爪,尖尾状,取奔腾向前的姿态;此盘所绘龙纹,笔画严谨,其纹饰也有变化,应为陈设瓷。当代古玩市场上,此盘的仿制品比较多。



青花人物图盖罐


明弘治 青花人物图盖罐(1488年-1505年)

    通高40、口径17.2、底径21.3厘米

    直口,束颈,丰肩,鼓腹,胫部内收,底略外撇,砂底略泛红,将军盔形盖,宝珠钮。釉面青白滋润,青花发色淡雅,自顶至底共饰八重纹饰,主体纹饰为两组人物,分别为问道图和弈棋图,辅以云肩,山石,波涛等,以云纹间隔。



青花云龙纹碗(明)


  明成化 青花云龙纹碗(1465年-1487年)

    高9.3、口径21、底径8.8厘米

    侈口,深腹,宽圈足,釉质莹润,青料发色淡雅,腹部绘两条戏珠云龙,胫部饰一周仰莲纹,内口沿绘两条戏珠云龙,胫部饰一周仰莲纹,内口沿绘水波纹,碗心为一绶带如意云纹。圈足内书青花六字双行楷款“大明成化年制”,外围双圈。此碗为同期景德镇官窑瓷器中的上品。



永乐青花海浪刻白龙纹扁壶(明)


明 永乐青花海浪刻白龙纹扁壶

    口径8.2、腹径35.5、底径14.5、高45厘米

    1994年出土于珠山东门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掐丝珐琅镇纸(清)


   清,掐丝珐琅异兽镇纸,高3cm,长7.3cm。清宫旧藏。

    镇纸为独角异兽形,作伏卧状,四腿向内盘屈,回首前望,下承玲珑剔透的紫檀木座。兽身通体饰鳞甲纹,以深浅两色蓝釉饰成斑斓的鳞片,错落有致。兽首、四肢及突出的椎骨均为铜胎镀金而成,并用纤细的刻纹表现眉、眼和鬃毛,刻划甚为细腻精致。

    异兽一般取材于自然界中动物形象,并加以变形,使之神异化。此镇纸之造型应为古代传说中的獬豸,《晋书·舆服志》记:“獬豸,神羊,能触邪佞。”古代将这种独角兽视为能镇妖辟邪、分辨曲直的神兽。此镇纸掐丝工艺精细,镀金灿烂。帝王用其镇于御书案上,当默涵深意。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宋)


宋,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高22cm,口径5.5cm,足径6.4cm

瓶平口外折,颈细长,圆腹,高圈足外撇。腹部刻螭龙穿花纹饰。

    此瓶造型优美,胎体洁白,螭龙纹刻划得矫健生动,刀工遒劲有力,线条自然清晰,为定窑的上乘佳作。

   


彩绘鸟云纹方平盘(西汉)


    西汉 彩绘鸟云纹方平盘 长71.2,宽43.2,高4.7cm

    荆州博物馆藏品

    西汉 1975年江陵凤凰山168号墓出土

    木胎,斫制。长方形,周边起棱较高,平底,底部四角有曲形足。盘外与内壁髹黑漆,盘内底髹红、黑漆各三周,并在黑漆地上用红、褐、灰黑无光漆彩绘花纹:中心花纹与第三圈花纹均以鸟云纹为主,其间填绘圆卷纹和点纹等优美图案;第二圈为变形鸟头纹。出土时,盘里尚有牛排和鸡骨等食物。



松石绿釉笔舔(清)


   清朝嘉庆年间的松石绿釉笔舔

    松石绿釉笔舔是一件清朝嘉庆年间的文房用具,笔舔主要用于毛笔蘸墨后,在一似小盘的器物上把笔尖上的墨抹匀,这一似小盘的器物,就是笔舔。这种笔舔器,小的多,大件的少。小的也就寸余,大的有四五寸长,价值也相差甚远,小的百余元就可买到。

    图中这件松石绿釉笔舔大有五寸左右,是不可多见的器物,目前的市场估价在万元以上。笔舔在清代虽为实用品,但精品已不再实用,多为收藏品用于观赏,属鉴赏品了。笔舔在嘉庆年间与乾隆时期的器形相差不多,基本不是规矩形,而是随形器,有树叶形、荷叶形。荷叶形笔舔中间的叶筋常用突起纹饰表示,线条流畅,叶形翻卷,其形似荷叶。乾隆时期独创的象生瓷、雕瓷等,此时已极为少见了,传统的釉色和青花彩等,嘉庆时期大多保留着乾隆时期的风格,而这个时期新出的品种有粥罐、面盆、温盘、温碗等,数量之多还可供外销用。

    仿古瓷尤其是仿宋代五大名窑器,仍有所烧制,但其规模已不如乾隆时期。笔舔虽为小器,却有大样。虽然嘉庆时期官窑器少,却比较精致,嘉庆时期带官窑款的极少,著名的堂号款较多,所以见到嘉庆时期的官窑器,还是要珍惜的,此时民窑器中较为精致的就成了新宠,其价格也是日益见长,物以稀为贵。嘉庆时期的纹饰风格,大体继承了乾隆时期工笔绘画与写意绘画并用的风格,笔法纤细而规整,构图拘谨,烧造工艺有刻、印、划、镂空、贴、塑等。流行的图案有:蝙蝠、瓜蝶连绵、三果、百子龙灯等有寓意的画片。在施釉方面,嘉庆前期的釉面与乾隆时期的差不多,釉面光洁细润,中晚期的施釉就较差了,尤其是小件的器物,施釉较薄,釉面光润不足,常有波浪纹。胎体方面,嘉庆前期的胎体与乾隆时期相差不多,后期又与道光窑相似,所以行里人称这一时期的瓷窑为“乾嘉窑”、“嘉道窑”。这一时期与之前代、后代容易混,但还是有自己本朝的特点,只要认真比较就可以分辨清楚。

    松石绿釉笔舔在市场上非常少见,价值也是较高的,在收藏里算是小件器,但一样有升值的空间。需要了解的是,古代的文房用具分类很细,各有各的用途,缺一不可,尤其是有身份、地位的文人,对此更是十分讲究,是我们现代人所不及的。现代对文房用具不是很讲究,属于实用品,而没有其观赏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邵权寅桂花砂壶(清)


清道光 邵权寅桂花砂壶 规格:高11.8cm  


    此壶壶身呈圆柱体,容量较大,本亦流于呆板,但采用了龙形流、龙把、玉蟾钮、如意形足之后,增加了动态,有变化、有含义,使整个设计顿时显得活泼起来。执盖晃动,有悦耳的玎玲之声发出,颇为巧妙。在圈足下再加如意形三足,绝非画蛇添足,而是与流、把、钮形成呼应,增加动感。加之其坯面刻意铺砂,形成桂花状瓣粒,飘飘洒洒,点缀效果甚好。

    龙和蟾在民间神话、传说、风俗中都是有名的动物神祇。龙的地位家喻户晓,而蟾的传说则与月亮神话有关。据说月中有三足鸟,后又有三足蟾,《述异记》说:“古谓蟾三足,窟月而居,为仙虫。”但在壶的造型中,动物形象出现得晚一些。

    该壶把下款为“权寅”,盖内款为“赦记”,即是邵赦大(亦名权寅)所制。邵氏在制壶史上也是个大姓,时大彬弟子邵文金、邵文银均为高手,后又有邵元祥、邵基祖、邵德馨、邵旭茂、邵友兰、邵友廷、邵景南、邵二泉、邵大亨等。邵权寅心慕力追杨彭年,得其精妙,据说所制竹段、梅椿等式壶,时人争相购之。传世品较重实用,有动物造型,如三兽壶等。



彩色釉陶贴花龙首执壶(唐)


唐 彩色釉陶贴花龙首执壶


    规格:高26.9cm

    这种类型的器物是唐代特有的一种器式。它通体施黄绿釉彩,口部为喇叭状,鼓腹、平底。以龙首为流,柄呈龙尾状,从口沿经腹部到壶柄,以一条长龙作为环绕的装饰。壶的腹部,一前一后都堆着贴花,左右堆贴着团龙图案,这也是唐三彩的一种器型。

    唐三彩的胎为白色,为了不使胎色影响釉色,有时需要在胎的表面施加一层白度较高的化妆土,在这类器物的露胎部常可见到这些白色化妆土。唐三彩有手制、轮制、模制、雕塑、粘贴等成形手法。施釉是釉直接上在陶胎上,含有不同着色剂的釉浆在胎面巧妙组合,在烧制的过程中,因为釉的流动,各种不同的色釉相互渗透,最后形成了五彩斑斓的色彩。唐三彩的上釉手法有多种,如点彩、贴花、涂彩、印花、刻花等。贴花是这只执壶的一个重要装饰特点。这种方法是在器胎干后,用印模印出浮雕状的图案薄片,然后把它贴在陶瓷的胎体上。贴花一般在施釉、入窑前进行,后来也有烧成后再贴花的。烧成后贴花露出胎色,呈红褐色,称露胎贴花。



三彩釉划水草鱼纹碟(金)


金 三彩釉划水草鱼纹碟


    高3厘米 口径15.2厘米 底径1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式,浅足。盘外施半釉,釉下施白色化妆土。下部及足底素胎无釉。盘裹内壁施绿釉。盘裹心施釉之前先刻划出双弦纹及水草游鱼。再施褐、绿釉。其中双弦纹内及鱼纹为黄褐釉,水草为绿釉。刻画出一幅池塘裹水草漂浮、鱼儿戏于水草之间的富于动感的画面。



八角星纹彩陶豆(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 大汶口文化 八角星纹彩陶豆

    彩陶纹样有直线、斜线,弧线组成的花瓣纹和八角星纹等。中期的陶器器类较早期明显增多,主要有小口深腹罐形鼎、钵形鼎、盂形鼎、小口深腹罐、平底盉、三实足鬹、敛口钵、高柄喇叭形座豆,小口长颈带鼻壶、圈足尊、高柄杯、盆、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大府盏(战国)


战国 大府盏


    战国时期大府所用盛食器

    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通高14.4cm,口径23.3cm,重3.24kg

    盏作半圆形,三兽足,双圈耳,足作虺形,虺首着地。

    器口上有铭文5字:大府之馈盏。

    铭文记此器是大府所用。此盏造型及体积均与青铜敦近似,当为盛食器。



金 三彩釉划花盖盒


    高4.5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盒圆形,子母口,底为圈足。盒盖面两道弦纹内刻划折枝花,花朵丰满,枝叶卷曲。线条刻划生动,分别施绿、白、褐色三彩。



清乾隆紫檀仿灵壁石山子笔架


    尺寸:宽17cm;高7cm

    笔架紫檀随形而制。以灵壁石型潜心摹勒,将石材,灵透,苍劲,皱褶,奇绝,跌宕,俊瘦,剔刻地神随神往,无不精妙,历经百年皮壳亮丽,黝黑,紫檀紧质苍老,刀峰退确,更显圆润,合乎天地之物耳,文房妙器也。



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宋)


宋,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高5.4cm,口径30.4cm,足径13.6cm


    盘侈口,浅腹,圈足。里口凸起弦纹2道。盘以印花为饰,以回纹将盘内壁与内底界开,内底饰莲花、荷叶纹各5组,内壁饰缠枝牡丹2周,两层牡丹上下相错,排列有序。盘内外施白釉,口沿因覆烧无釉而镶铜口,外壁可见旋痕及因釉水下流而产生的泪痕。近足处有多处露胎,是为定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烧白瓷为主,细润光滑的釉面,白中微微闪黄。装饰以印花、刻花、划花与剔花为代表,尤以印花技法为世人所称道。这件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器型大而规整,印花繁缛,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纹饰清晰,充分显示出定窑印花品种的制作水平之高,是清宫旧藏的定窑器之珍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2: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西晋 青釉印纹豆



    高9.3厘米 口径16.8厘米 足径11.9厘米

    敛口,扁腹,高圈足。外施釉,足下施釉,腹部模印网纹一周,上下各有一道弦纹,腹凸饰相对兽衔环纹。此器端庄朴实,线条简略,古拙自然。




黄地套红色玻璃寿字盖豆(清)


清,黄地套红色玻璃寿字盖豆,高17cm,口径15cm。清宫旧藏

    盖豆以黄色玻璃为胎,外套红色玻璃为图案。全器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一个带盖的扁圆形盒,以缠枝莲纹和团寿字为饰;中部为圆形立柱,环饰缠枝莲纹;底部为覆碗式足,上饰缠枝花纹和勾连云纹各一周。

    此豆的造型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演变而来,器形周正,纹饰则为清代风格。此盖豆为清宫造办处玻璃厂所造。  
   
    古代先秦时期宴饮,切割熟食和盛放食品的用具,主要是俎和豆。俎,如同今日的案板;豆,如同今日的菜碗盘碟。



陈设风物:古时的案板(俎)和菜碗(豆)
  

    俎,用一块长方形厚木板作为俎面,板面的四周,有围栏(边框),左右较高,前后低矮。下装四足,有扁足,也有柱足。整器或漆绘,或素面。宴饮时,置于席间,上放煮熟的带骨肉食,由侍者剔骨切割,再送给食者。有如现今吃烤鸭,侍者将整鸭置于案板上,在餐桌前剖切鸭肉,剩下鸭架一样,仅是形式和切割器具,今古有所各异。



    豆,用竹篾、藤皮编织,或用木胎、夹纻胎髹漆而成。也有以铜铸鎏金,十分讲究。豆,有盖,子母扣。豆盘多为圆形,腹有深有浅;盘下有柄,高矮不一;柄下有足,多为圈足。豆之高者,如今日的高脚碗。古时,食不共器,一人一份。宴饮时,按身份、地位、官职、年龄的不同,供食的豆数有多有少。多者,八豆(即八品、八肴)、少者,三豆。如古人尊老,乡饮酒时,六十岁老人三豆,每增十岁,则多加一豆。九十岁老人可享六豆。

    湖北省当阳赵巷四号楚墓中,曾出土制作精致、髹漆彩绘的俎和豆(失盖),造型规整,观赏效果也好,有助于席间增添欢乐气氛。

    《夜读拾得录(八十三)·不出俎豆之间,折冲千里》一文中,写了晏子在晋平公招待晋国大夫范昭的宴会上,制止了范昭挑衅性的举动。孔子称其“不出俎豆”之间,是因为俎和豆,都是宴饮时必备的用具。所以,“俎豆之间”一词,可以理解为宴饮席间、宴饮之时。



嵌松石蟠螭纹豆(战国)




蟠虺纹三鸟盖豆(春秋)




战国,蟠螭纹豆,通高27.8cm,宽26cm,腹径24.4cm,重3.4kg。

    豆圆体,双附耳,矮圈足,平盖,上铸有四环。盖面及腹部各饰蟠螭纹一周,耳上饰回纹,腹下部有三处突起痕迹,足有四穿孔。



葫芦形鸟纹盖瓶(唐-五代)


唐代晚期至五代 葫芦形鸟纹盖瓶

    质地:铜

    描述:唐代晚期至五代,整体形制不错,但做工比较粗糙。是人们用来装酒的器具。形制发呆,盖钮形状不美观,显得呆板,比例失调。盖部小鸟做工不够生动,很呆板。头比较重。保存较完整。上面没有刻銘文,无底款。



几何纹豆(春秋)


春秋,几何纹豆,高21.5cm,口径18.6cm,重1.92kg。

    豆大腹,高柄,圈足。腹饰对称的环耳。盖、器纹饰相同,均以细密清晰的雷纹衬地,上饰以嵌红铜的斜格纹。



蟠虺纹三鸟盖豆(春秋)


春秋 蟠虺纹三鸟盖豆,高21.5cm,口径18.6cm,重1.92kg。

    豆大腹,高足,有盖。盖上饰三立鸟及蟠虺纹、綯纹等三道纹饰,器身上饰蟠虺纹、綯纹等二道纹饰。

    此豆花纹精巧,所饰蟠虺纹为春秋时铜器上盛行的纹饰,其造型新颖,全器风格突破了商周以来凝重奇诡的传统。



铸客豆(战国)


战国后期,铸客豆,通高30cm,口径14.2cm,重2.34kg。

    豆圆体,直口,高柱圈足,通体无纹饰。器口沿刻划铭文9字:“铸客为王后六室为之”。记外方冶铸匠人——“铸客”为王后六室做此豆。豆是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和调味品的器皿,它也是礼器的一种,常以偶数组合使用。青铜豆出现在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的楚墓仅见方体带盖豆,战国晚期则流行高柄碗形豆和不带盖的浅盘状豆。铸客豆属于前者,而后者与秦汉的豆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卫始豆(西周)


西周晚期,卫始豆,通高17.4cm,宽18.5cm,重2.3kg

    此豆敛口圜底,浅盘高足,隆盖圈握。盖顶饰瓦纹,盖沿与器腹均饰重环纹,足饰粗弦纹一周。

    盖与器同铭,均2行6字:

    卫始作

    霝簋。

    记卫始自做灵簋(此豆自铭为簋)。



四山纹镜(战国)


战国后期 四山纹镜


    清宫旧藏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面径13.9cm,重127g

    铜镜细卷缘,弦钮,方钮座。钮座四角各伸出一片桃形叶子,相对应的近边缘处各饰四瓣花一朵,将镜面分成四等分,“山”字均匀地分布在每一等分内,山字右上侧靠近镜缘处各饰一片桃形叶子。以细小的蟠螭纹与羽状纹为地。

    山字纹是战国铜镜的特色纹饰,除四山字纹镜外,还出土有三山、五山、六山字纹镜,以湖南出土为多。



玉雕龙纹螭龙耳角形杯(明)


明末 玉雕龙纹螭龙耳角形杯 尺寸:高11.4cm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2: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端石双龙砚


康熙宠爱"端石双龙砚"

    翻江倒海,云气升腾。巨龙在云海中翻滚穿行,金色的龙珠在密云中忽隐忽现,熠熠发光。顷刻间,激浪和疾风形成两个急卷的漩涡汇合于砚背,深邃诡谲。这方端石雕成的双龙戏珠砚,气势酣畅,布局恢宏,有着厚重沉稳的皇家风范,是皇帝御用的文房之物。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文房四宝之一,砚台大约出现在公元前三四百年的战国晚期时代。伴随着毛笔的使用,好的砚台就要求达到研墨耗时少、使研出的墨汁精良不受污染以及不损笔毫的特点。随着人们审美观的逐渐提升,砚台的外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俨然成为了一种具有高雅情趣的文房珍玩了。


    广东肇庆,古称端州。肇庆端溪所产的端砚,居我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从七世纪初期的唐代武德年间就开始开采制作,到宋代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朝廷贡品。在这方细腻温润的端石双龙砚上有着“火捺胭脂晕”的纹理,表明这是一方端石名品。这种纹理是在砚石成岩的过程中,由铁质矿物分布浸染而成的。“火捺”是由于花纹的色泽犹如火烙灼伤之色,“胭脂晕”则是缘于花纹的颜色由深渐浅,如胭脂般晕开。康熙皇帝给这方珍爱的砚台配了个随形的紫檀木盒,盒上嵌玉,盒盖内浮雕一盘龙戏珠,盒外底浅雕二十八宿图,盒内钤篆书填金“天府永藏”宝玺。

    难得的是,这方砚台的设计者在砚台的不起眼处留下了他的名字。在砚台左侧镌刻着篆书填金“康熙十八年五月恭制”、“小臣刘源”等字样,说明了这方砚台是一位名叫刘源的人设计制作的。刘源是河南祥符(今开封)人,隶属汉军旗籍。由于他擅长绘画和书法,更准确地说是擅长施图设计,因而深得皇帝喜爱。他曾经给朝廷画过《凌烟阁功臣像》,有人评价说就算阎立本再生也无法超过他。他还给康熙时期的景德镇御窑厂设计瓷样几百种,康熙皇帝御用的墨和砚台也经由他设计。

    铺纸研墨,随着墨汁的散开,双龙便如同赋予了灵魂一般在墨气中升腾而起,呼风唤雨,追逐嬉戏,给笔尖带来了无穷的生气……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2: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清·乾隆 铜镀金三辰仪



    【类别】:宫廷科技仪器

    【尺寸】:高72cm,环架最大直径39cm

    【原属】:清宫旧藏

    【现藏】:故宫博物院

    【介绍】:三辰仪坐标环中,正立的大圆环为子午圈,上刻周天360°;与之相交的双圆环中,外环为天常赤道圈,上刻时刻度分;内环为游旋赤道圈,上刻赤道十二宫度。最内重是能绕极轴转动的过极游圈,上刻经度,游圈附直距、游表、窥管。仪器的环架主要由7根柱形支架承托,下配以十字形方座。方座内有水槽、螺旋,用以调节水平;还配有指南针,以定南北方向。此仪子午圈的侧面镌刻“大清乾隆丙寅年制”铭文。根据《三辰仪说》得知,三辰仪可演示测日月星而求得时刻,及测定月、星的赤道经纬度。

    此三辰仪是按照乾隆九年(1744年)提出的制仪原则制造的,即取中国古代浑仪测天技术之长,又结合西方仪器刻度精确之优。清宫廷制作的三辰仪,在环架结构上仍沿用中国古代浑仪的三层制法,所不同的是分别去掉了地平圈、黄道、白道等坐标环,虽然将传统的环环相套的浑仪加以简化,但仍保留了浑仪的使用功能。依其尺寸还可以认定,三辰仪即古观象台上清朝铸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实测青铜仪器--玑衡抚辰仪的五分之一大小的模型。此仪的焊接等工艺手法亦十分精致。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康熙民窑青花


    康熙青花以色泽艳丽、层次分明、画工率意颇得收藏家的青睐。有清一代,康熙青花“独步本朝”,在学术界和收藏界已达成共识。此时期青花瓷器仍成为瓷器生产中的最大宗产品,进而不断提高质量,使得康熙青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康熙青花层次分明,虽以一色写意,却“墨分五色”,康熙青花以浓淡作为表现手段,把远山近水,翎毛走兽,花草树木,人物神仙,描绘得十分传神。比如,康熙青花山水在绘制中,利用青花料的浓淡分水,层层渲染,使山石有陡峭之感,称之“斧劈皴”。其绘法只见康熙一朝,一望便知。

    康熙青花的胎质在历朝中是最坚硬的,因而分量较重。一件康熙青花器,手头感较同体积器物实在,有沉甸甸之感,但重量感并不过分。“紧皮亮釉”是康熙青花的物理特点,这是指康熙青花釉实而薄,色青而亮,紧贴胎骨,不浮不躁。康熙青花口部大都施浆白釉,修足平切或斜削,这些都是工艺上特点。题材丰富也是康熙青花的特点,尤其是以明末清初徽州版画为蓝本的青花瓷器,比比皆是。在明末天启崇祯青花的影响下,清康熙将《三国》、《水浒》等著名小说大量绘制在瓷器上,同时也有警世功效。另外,飞禽走兽、各路神仙,在康熙时期都具有一股勃勃生机,鸟的飞翔上下劲舞,兽的走动虎虎生威,神仙都怀有恬淡的心态,祈祷世态和平。

*.*.*.* 2008-8-4 20:32:57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34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青花折枝菊纹执壶(明)


    明,青花折枝菊纹执壶,高27.8cm,口径7.7cm,足径11.7cm

    壶撇口,细长颈,斜肩,丰腹,下部饱满,圈足,一侧有长流,流与颈肩连以横片,另一侧有曲柄,连于颈腹之间。通体青花纹饰:口沿下饰回纹,再下为蕉叶纹、回纹、缠枝纹、灵芝纹各一周,腹部饰折枝菊纹和牡丹纹;近足处饰变形蕉叶纹,流及柄均绘缠枝花卉纹。壶有系,系面绘缠枝花纹。

    此器是洪武青花瓷器中的佳作,造型优美,纹饰布局繁密,描绘细致。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明)


    明,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高33cm,口径8.8cm,足径11.3cm

    瓶撇口,细颈,圆腹,平底,圈足。通体釉里红纹饰:里口沿绘卷枝纹一周,颈部绘蕉叶纹,颈、腹之间绘变形海水、卷枝纹各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松竹梅,衬以山石、芭蕉、灵芝纹。近足处绘莲瓣纹一周,圈足上亦绘卷枝纹。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个品种,烧成难度大。此件玉壶春瓶继承元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红呈色较纯正,纹饰清晰,是明初景德镇釉里红之佳作。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明)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高32cm,口径7.3cm,足径11cm


    壶唇口,细颈,斜肩,硕腹,圈足。壶身作玉壶春瓶式,壶体一侧置弯曲细长的壶流,并以一云板形饰件与壶身相连,另一侧置曲柄,连接于颈腹之间,柄上端置一小系。壶通体绘釉里红纹饰,唇口绘回纹一周,颈部分层绘焦叶纹、回纹、缠枝灵芝纹各一周,腹部满绘缠枝牡丹纹,壶流亦满饰缠枝花卉,壶柄绘有缠枝栀子花等纹饰,近足处为一周变形莲瓣纹,足外墙绘卷草纹。足内满施白釉,无款。

    此壶造型优美,纹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在装饰风格上一改元代纹饰繁密的特点,布局渐趋疏朗,采用分层装饰的手法,绘画粗犷而不失工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龙凤等纹饰。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此壶发色较为鲜艳纯正,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 2008-8-5 10:31:53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35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鲜红釉高足碗(明)


明永乐,鲜红釉高足碗,高9.9cm,口径15.8cm,足径4.2cm

    碗撇口,弧腹,高圈足微外撇。碗外壁及足满施鲜艳的宝石红釉,内壁为白釉,有暗云龙纹装饰。碗心暗刻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

    此碗造型秀美,鲜红釉纯净无瑕,亮丽匀净,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唯一带有永乐官窑年款的红釉器。



宋 琉璃厂窑黄紫釉条纹壶


    高17.1厘米 口径6厘米 足径7.1厘米

    壶直口,无颈,长圆腹,浅圈足。一侧有曲状流,另一侧为短柄,肩部有双系。口、肩、流、柄一半处施黄釉,以下施紫釉。在施紫釉处饰浅黄色交叉状复线纹,共四组。下腹部及足部露紫黑色胎。此壶造型、装饰别致,具有地方特色。



唐 绿釉带盖罐


    通高26.2厘米 口径10.8厘米 底径11.2厘米

    铅绿釉的色泽光润柔和,且胎与釉结合紧密,此罐卷口,带盖,圆唇,丰肩,肩以下渐收,平底,通体施绿釉,釉色深翠,薄而光亮,呈半透明状。



西晋 青釉印纹豆



    高8.6厘米 口径16.7厘米 足径11.2厘米

    豆敛口,深腹,圈足。豆是盛粮食的器皿,此器形制仿陶器和青铜器,端庄规整,外口下有弦纹三道,身部拍印网格装饰,上下有小圆点纹,四面各贴塑兽面衔环一个,里外满施青釉,釉面匀净,光亮,色调青中泛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2: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慈禧执政的“同道堂”、“御赏”印




元 卵白釉雕花高足杯


    元统一全瓶等。采用进口华中现在碗、盘类器物的造型国的前一年,元政府就在景德镇设立的“浮梁磁局湖田窑址进行过16个中华以至绝迹。装烧的”,专管皇室烧瓷。“浮梁磁局景德镇的瓷器逐渐占据物中青白瓷又称“影青瓷””的设立,促进了景德镇窑业的兴盛,带比,元代湖田窑的青白华亚各国和中东、来了景德镇窑业的技术变革。由于湖田窑也是“浮、狮舞绣带纹等。器物中博,刻画花、印花、雕花及梁磁局”的定点窑场,湖田窑先化遗物数十万件,时间涵华博景德镇烧制青白瓷最重前的窑业秩序必然受到冲击,首先是创烧、凤穿莲、莲池水藻、莲物博色质如玉。此类瓷器“了“卵白釉”瓷。“卵白釉”瓷专为元政釉色青灰或米黄。器华博政府枢密院所定烧,所府枢密院所定烧,所以瓷器内壁常印有“枢府简单的排点装饰,内底书博物印花更模糊,圈足内”字样,又称“枢府”瓷。“卵白釉”瓷胎质期相似。主要表物博并在器底书“景灰白,颗粒较大,釉色乳浊失透,具皆是。1982年,国务华物湾等。“若夫渐有凝脂般的感觉。器形有折腰碗,朝廷在景德镇设置“中物遍较粗松,色红褐,釉、圈足盘、高足杯等,造型与宋高足杯和盏等,无论胎物华青料绘制青花图案,代有异。器物内壁常模印云龙纹、缠枝菊纹、开光因采用支钉叠烧中物品。同时,其烧八宝纹等,还有鎏金装饰。在元代中晚期的窑的考古成果显示,早华博造技术也很快传播到江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卵白釉”、“狮舞绣球纹、开光盆华中生产青花瓷器。最白磁瓦”、玻璃等建筑用瓷。



绿釉陶骑马人哨 汉


    高12厘米,收藏于河南洛阳市博物馆。

    东汉随葬玩具。玩具陪葬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到汉代,尤其是东汉时期,捏塑陶动物的流行使泥陶玩具的制作更为兴盛。在东汉市井当中,泥陶玩具极为普遍,造型手法也随心所欲,题材有人、禽兽等。陶玩具是在泥质玩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民间泥玩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五千至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皿上就留有雕制和捏制的人物、动物等形象。这些附属于陶皿的圆雕或浮雕附件,以后逐渐脱离出器皿装饰,独立发展成为雕塑艺术。泥陶玩具在封建社会确立之后,得以迅速发展。它们借助雕塑技术,结合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造型,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也是民间雕塑艺术的重要分支。最早关于泥玩的记载见于东汉时期的著作《潜夫论》,其中记载“或取好土作丸卖之于弹,外不可以御寇,内不足以禁鼠雀……或作泥车瓦狗、马骑介俳,诸戏弄小儿具以巧作”。可知在东汉时期泥陶玩具已经比较普遍了。

    东汉泥陶玩具制作有模制和捏制两种。图中陶制绿釉骑马人,端坐于马身上,无马鞍及马镫,人物头戴卷沿帽,身穿窄袖长袍,面部凹目高鼻,不似汉人。可能为汉时某中原地区的西域胡人。马匹塑造极为朴拙,头胸部占全身二分之一,口鼻开张,作嘶鸣状。马身上模印出马缰等细部,马腿短粗,似为汉代蒙古族矮种马。人马都为模制,施釉不到底,无流釉现象。

    汉代泥陶玩偶有一定艺术价值,市场上时有出售。但伪作者颇多。一般陶玩具有绿釉者,为汉代流行的铅釉陶器,以绿釉最多,多用于明器制作。这种釉陶经长期地下埋藏,釉面会泛出银色光彩,因而又称为“银釉”。鉴定汉代绿釉明器及玩具,观察釉面色泽是判定真伪的有效方法。保养无须过于繁琐,应避免阳光曝晒。有许多藏家,不求拥有重器大器,但求藏品成序列化地完整。所以大量收藏此类小玩意。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宋)


宋,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高6.8cm,口径19.2cm,足径5.7cm

    碗口呈葵瓣式,镶铜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外壁釉流形成泪痕。碗内刻划缠枝莲花纹和茨菇纹。外壁光素。胎体轻薄,胎面洁净。

    刻划花是定窑特有的装饰风格,所刻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此件器物刻划的缠枝莲花在白色釉的衬托下若隐若现,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艺的高超水平。



翠青釉三系罐(明)


明,翠青釉三系罐,高10.4cm,口径9.9cm,足径14.1cm

    罐直口,扁腹,圈足。肩部有3个环形小系,系下凸起海棠托饰,花瓣上有横线纹。罐里及足内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直口盖合于罐口。此罐制作规整,胎体细腻,釉色青翠。翠青釉瓷器为永乐时所创,传世品极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2: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唐代 黑釉蓝斑拍鼓


    长58.9厘米 鼓面直径22.2厘米

    黑釉蓝斑拍鼓,呈长形,两端粗中间细,鼓面凸起等距离七道弦纹,通体施黑釉,在匀净的黑釉上点缀以几十个蓝色斑点,这种色彩装饰,是唐代制瓷工匠在继承两晋青釉褐斑装饰技法上发挥和创新。



清 碧玉镶白玉墨床


    墨床:亦称墨架、墨台。研磨墨时稍事停歇,因墨锭磨墨处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为供临时搁墨锭用的用具。多为玉、瓷所制,通常不会太大,宽不过二指,长不过三寸。造型一般为几案式或床式,或曲折,或简练。目前所见最早的为明代器物,明代由于制墨业的繁荣,墨床也随之流行,它的外形常与墨形相吻合,又因明代尚朴素浑厚之风,因此明代的墨床大都线条劲挺,棱角分明,表面纹饰极浅,呈平面化,有的干脆制成光面通体不加任何雕饰。清代是文房雅玩的鼎盛时期,墨床的制作材质,也从古铜、玉器,发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玛瑙、翡翠、景泰蓝。它从单纯的承墨用具,发展到既实用又可赏玩的艺术品。



凤纹尊(周)


    该器1976年12月出土于江苏丹阳司徒公社窖藏,通高34厘米,口径41.1厘米、腹围107厘米。器侈口、倾垂腹、圈足,通体饰纹华丽。口沿下为四组由相向的长尾鸟组成的瓣形饰,鸟长尾上卷呈∽形,作鸣叫起舞状;颈部以两道弦纹作栏,以乳钉、牺首为界,饰以两对大型凤鸟纹,凤鸟相向、顾首、展翅挺立,目光炯然有神,喙上举,长冠逶迤,甩向颈部,两侧分尾上下卷曲作C形,鸟爪等均用曲线勾出。两鸟中各有一小形动物纹,其形式圆首、凸睛、四足有长爪,前足前扑,后足屈伸,一为长形体躯,一为圆形体躯,似为雌雄相异。其有尾似龟,然四足似蛙,龟纹多见于中原青铜器,常用作族徽标志,如1955年郑州白家庄所出商代中期兽面纹罍,蛙纹多见于南方青铜器,如广西恭城蛇蛙纹尊及铜鼓等。

    该器在形制和纹饰上与陕西扶风庄白出土之丰尊极为相似,但器体更阔,所有留心纹身躯左右不对称,两鸟之爪亦不完全相同,作为地纹的云雷纹亦显系随意勾填而成,其龟纹似蛙,或其蛙纹似龟,亦就不足为怪了。丰尊年代为西周早期偏晚,此尊当为西周中期吴国的仿铸之器。



明晚期 沉香木圆雕灵猿笔格


    尺  寸:宽7cm;高5.5cm   

    笔格又称之为笔山。因其形制多肖山峰,而得名。濡毫作书时搁笔,以防墨染几案之用。格材取沉香木缜密者而制成,灵猿交足趺坐岩岳之上,猿作屈躬姿;右臂支岩,左臂拊于足;昂首微倾,目光炯炯凝注前方;岩岳叠磊起伏,间壑之,以益架笔之功。形态结体之传神,虽寥寥数刀,已称绝技。猿与猴泛称猿类,灵长目纲,古时用之为君子之表征;李白《古风之二八》: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灵猿笔格之气韵风采,富明人神髓;其章法、气息、择材、刀法、呈色及风化现象,皆相类中国美术全集中之明圆雕沉香鸳鸯暖手。

    沉香木:又名沉水香,产于海南、交趾(今越南)及东印度,属香料科,这种木材极为珍贵,为香道中用香之首选,亦是工艺美术材之最上乘。明、清两代,宫庭皇室皆崇尚用此木制成各类文房器物,工艺精细,与犀角制作相同。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