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黄钟》第五期:南京奶奶(作者:顾寄南)  

10437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2-6-23 15:46:56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1467097_11467097_1336014199031_mthumb.jpg
  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北黄桥人,大约两三岁的时候,我就知道南京有下关、中华门、三山街,还知道南京人称百页为“千张”,玉米棒头叫“苞芦”。扫地盛垃圾的畚箕竟然跟和尚化缘的家什攀上了亲:“撮钵”。毕竟六朝故都,人杰地灵,遣词造句总觉格外传神。我呢见多识广,也被小镇人视为神童。说穿了,实在由于带我的保姆是南京人的缘故。
  至于保姆姓甚名谁,至今也搞不确切。小镇习俗,对外地来的,开小店的以店号为名,例如我家隔壁五洲大药房的老板娘叫五洲奶奶,斜对门裕泰茶叶庄的大少爷号裕泰大少。小人物则以地名区划:山东老爹、沈阳婆婆。我的保姆自然成了南京奶奶。
  我保姆所以称奶奶,因为是南京大户人家出身,赫赫有名的绸缎庄少奶奶。据说,当年到我家时,曾有人建议查查她的来路。外路人,谁知道手脚老实不老实。我妈毕竟是当教师的,识人。说甭自找麻烦啦,铜盆烂了份量在,这人一望就晓得不是下等人,那架落、那打扮谈吐,假若不是命苦,恐怕我们黄桥人到南京见 她都不接见。
  也是的,浑身似兰非兰、若有若无的香气,发髻上一根银钗略略点缀,清爽、脱俗。虽说颠来倒去就是几套衣裤,但夏白冬黑,质料非缎非绸,绝非凡品。何况,识文断字,从我出身到六岁上小学离开南京奶奶,至少跟她识了五六百方块字,很小就开始牵强附会地读《三毛流浪记》。晓得巴金的“家春秋”是激流三部曲,“雾雨电”为爱情三部曲,至于“床前明月光”,“白日依山尽”,甚至“凄凄惨惨戚戚”,当人百众,一口气琅琅数十首,不知为我母亲挣了多大面子。再者,南京奶奶寡人一个,无儿无女,宁可在距离我家两条街的“南当铺”后面租了半间小屋,也不肯在我家食宿。五六年中,都是每天早晨抱我到家吃早饭,晚上早早吃过晚饭带我到她家中。一老一幼,除非夏天大热都是关门读诗认字,邻居有事,也只隔着门答话。
  怪癖。天天吃这么早岂能等到天亮?大人不要紧,小伢儿老闷着怎么吃得消?因此,我母亲不止一次劝她道:“南京奶奶,索性住到我家来,早晚也比这样好照应,又不多你一个人!”
  往往,话音刚落,南京奶奶脸上便像罩了霜,冷冷道:“我不是蹲工的!”那威严,不容别人有丝毫亵渎。
  她从来都是这样说一不二。她为我制作了不少小玩具:草蜻蜓、风车、火柴盒楼房,还有“囤船”,火车装在上面过长江。可她从南京带出来的一条“竹节龙”,碰都不让我碰一下,碰了就急得大吼大叫。起先还放在床头柜的抽斗里,以后为防我翻到,索性高高地插在板壁上,风一吹便摇头摆尾,得意非凡。我笑,南京奶奶却悄悄撸把眼泪,调脸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
  过去人家夏天防暑,仁丹必不可少。街头、桥边,仁丹广告随处可见。南京奶奶像跟仁丹有仇,从广告前走过居然像躲瘟疫,远远还要吐口唾沫;平时,我恶心腹痛,也绝对不准我母亲给我吃仁丹,她都说“六神丸”、“十滴水”保险。那固执劲,全然不顾主家面子。有次,母亲买了五袋仁丹,转身就不见了,于是翻抽斗,望床底下,满世界寻找。我晓得是南京奶奶拿的,我看到她悄悄地摸到手里,顺势扔出了院墙,但是,我不说。其实,我母亲也认定是南京奶奶,吃中饭时只见她不时瞟南京奶奶一眼,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同名,国产货,再说,人恶不等于东西坏。”不过,说着说着,母亲竟有点哽咽,南京奶奶埋着头,筷子划拉着,饭却拨不到嘴里。
  “苦人啊”,我母亲常常对到我家来玩的老师们讲,“全家向苏北逃难慢了一步,被鬼子迎头兜住,和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被押到下关江边。机枪扫、汽油烧。她不知怎样掉到江里,醒来已躺在小木船上,怀里的孩子头盖骨被掀掉了,手里还紧紧捏着竹节龙。于是,转身投江,又被救上来……”
  大约,这些话是南京奶奶刚到我家时说的,可平时,她只字不提,倒不像祥林嫂。若干年中,我母亲曾多次托到南京做生意的老板到中华门内三山街一带帮她找人,那是她娘家,听说也被杀光了。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年时常有人安慰南京奶奶。可惜,南京奶奶未能熬到今天,死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腥风血雨中。
  “十排十查”,其中一条,排查历史上从外地来定居的。先是抄家,接着一根绳捆到了“文攻武卫”指挥部。理由也冠冕堂皇;为什么日本鬼子杀了她全家,偏偏留下了她一个?有几个逃难的老太婆识字的?为什么她识字,不就为写情报方便吗?最可笑的,那条一节一节串起来的竹节龙也成了特务活动的联络标志。于是,内查外调,专案人员去南京逛了几十趟,最终当然一无所获。我母亲讲了句直话,说南京奶奶在新四军黄桥决战期间曾尽其所有,捐献过金耳环、金戒指。这还了得!为特务辩护,成了“特嫌”,被关了二十三天。我呢,虽属年幼无知,但自小由其带养,感情上藕断丝连,为肃清流毒,陪着南京奶奶被批斗过一次。
  她是被两条大汉用破藤椅抬到会场的。老太婆,风烛残年,奄奄一息,连我也认不出了,只是一个劲地喃喃道:“下关……中华门、夫子庙……”还有什么炮台街,我至今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以后听说,材料报到县里,幸亏支左的军管会主任是南京人,一看,火了。说全家被杀,剩下一个还嫌多吗?有种跟鬼子较量,打老婆子算什么阶级感情?便将南京奶奶放了出来。
  闻讯,我却未敢去看她,杯弓蛇影,自身难保。终于,我们党粉碎了万恶的“四人帮”,有天,一位同学告诉我,她当年住在南京奶奶家隔壁,南京奶奶临断气前忽然清醒过来,竟喊我的小名,声声叫我送她回南京去。
  愧、悔,百感交集,我一辈子都不能原谅我自己。
  世易时移,也许冥冥中早有安排。我女儿外贸学校毕业分配南京,定居雨花新村,每年我都有三四个月住在女儿家。因而,进城、出城,中华门、三山街成了必经之道。每次,透过车窗,仰望中华门城堞间那“明”字牙旗,我都觉得那是向远在黄桥的南京奶奶招魂呼喊。我真想将南京奶奶的骨灰盒移葬南京。可回到黄桥,问妈,妈惨然摇头。问左邻右舍,问当时受居委会派遣送她去火葬的挑水薛三,薛三说,当时拖到火葬场就搁那儿了,谁管得了那么多,又不是自家奶奶。你孝顺,咋不去?……
  顾寄南,1945年3月生,江苏泰兴黄桥人,泰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泰兴市作家协会主席。历年来,创作发表100多万字作品,著有小说集 《鬼子六熏烧》、散文集《黄桥老家》、《黄桥漫步》。散文《黄桥烧饼》曾编入全国中学语文统编教材,该文和杂文《棋虽不语》分别被选入《江苏文学五十年》散文卷、杂文卷。散文《乡井土》获全国副刊优秀散文奖,《南京奶奶》 获全国“春兰杯”奖、江苏报纸副刊二等奖,《栗总墓前敬个礼》获江苏省委宣传部国情征文二等奖。
来源:《黄钟》第五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15 天

连续签到: 4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6-23 20:5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24 14:1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