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泰兴中学的三座青砖老楼  

24312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3-5 07:49:12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陈仲明
在泰兴中学做了十年教书匠,1985年离开泰兴中学,在大学里又做了三十年的教书匠。
晨醒,时时回忆在泰兴中学的十年时光,尤其清晰的是那三座青砖大楼:实验楼、高三教学楼和办公楼。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物,如今办公楼已经消失,另外两座楼幸存。泰中迁移至新校区,老校区就是一茬茬学生脑海里回忆的旧影。

泰中实验楼.jpg
实验楼一楼阶梯教室,也是初中部的音乐教室。

实验楼  是我十年间与音乐教学紧密依存的一座楼。一楼有阶梯教室,是初中部学生的音乐教室。此教室时时被其它主科老师占用,这些占用阶梯教室的老师既不事先通知,临场也不打个招呼,显示出主科教师的趾高气昂,这大概也是泰兴中学保持升学率的一个因素。
阶梯教室四周无教室,学生们的歌声,不影响其它班级的教学。来到阶梯教室上课的初中学生和我,看到教室被占用,只能乖乖地回到原来的班级教室上课,初一初二瘦小的孩子们,还得吭哧吭哧地帮着把风琴挪到远处的教室。至于学生们嘹亮的歌声干扰别的教室上课,就不在我考虑的范围里了。
阶梯教室,也是每周晚上全校教师开会的集中地,开会,除了工作布置,还有另一层意义,也是教育教师之时。领导在讲台上,表情严肃,台下老师乖乖地聆听(态度认真)。泰兴中学是位于泰兴县城的顶牌学校,拿区域性比,相当于南大在南京城的地位,地方虽小,泰中地位很高。在泰中教书是一种身份和荣誉,所以,学校管理严格和严肃,也是正常现象。
老师们的表现都非常乖巧,我估量他们心中有一种潜在的恐惧意识,唯恐被裁员而到乡下学校教书。要面子的人,调到乡村学校教书,是身份的丢失和不光彩。人往高处走,哪能由县里的重点中学跌落到底层的乡村中学呢?
最近翻看泰中老师给我看的1949年以后的教职工名单,有些熟悉的姓名,勾起了我旧日印象,有不少老师,在泰兴中学和我同事时间不长,就被调到农村中学去了。当然美其名曰:工作需要。充分说明了泰兴中学教工人事权的制高点。
我是副科老师,学校布置教学任务的意义和我关系不大,但不可缺席,我都是选择坐在后排。从校办印刷厂找来不少裁切的白纸条,带上一本《书法》杂志,用画画的碳素铅笔,照着杂志临摹行草书的字形结构。校长的教育会,成了我的书法练习课。
实验楼外的东边围墙边,有露天的阶梯,中间一个门洞,通往绿色的小河,别有一种意趣。可惜,这楼梯拆掉移到大楼的东山墙边了。

泰中高三.jpg

高三教学楼  这座大楼有八个教室,高三年级都在这座楼,如果那一届班级多,南面一排平房也安置高三教室。高考任务在肩,这一栋楼的学生,当属最用功,也最紧张的了。
这座楼,有两件事和我有关。文革后期和文革刚结束,学习氛围淡薄,文艺演出的风气尤盛,曾经在这座楼排练过两出小歌剧。一出是《审椅子》,一出是《园丁之歌》。《审椅子》,无疑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道具的椅子,学校木工模仿传达室的一把太师椅打就。传达室的那把太师椅,沉重的木椅有着莹润的包浆,不知是民国时期哪个富贵人家的旧物?但太重,舞台上不便操作。木工房用松木仿制的椅子,学生在舞台上可以轻松易控。
另一出歌剧《园丁之歌》,原来是湖南花鼓戏,改编成小歌剧,歌谱是我炮制。后来我改行到了南京,把这创作的歌谱原稿给扔了。当时我属于创作新手,大脑储存的音乐语汇不多,歌谱质量也不咋的。如果幸存,只能算是青春回忆之物。
泰中的高中生,都是中考的高分尖子,70%以上来自农村。高分之外,他们有另一个不足,就是艺术教育的缺失。原因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缺乏专业音乐美术老师。学校安排了每周三晚自修前广播教唱歌曲,我先在初中班级录音,然后周三广播播放,广播室在办公楼中间的亭子间。歌纸,起初是我自己用钢板刻蜡纸油印,八十年代后的歌纸来自浙江的铅印歌谱。浙江人会赚钱,他们把港台歌曲和电影插曲,印成彩色歌谱,全国各地学校推销。我每周都要到高中的各个教室散发歌纸,还苦口婆心诱导学生:会唱歌唱好歌在大学青春生活中非常重要。有的学生认真学唱,也算缓解一下紧绷着的大脑神经。但有的同学,置高考为顶级要务,你教歌,他依然我行我素埋头做各科作业。对于我而言,知道初中音乐本来就是副科,何况高中呢?对高中学生不认真学唱,于我是理解而又无奈的事情,这也算完成校方的一项任务。我审视教唱录音,觉得自己的声音沉闷不好听,几十年后,比照蔡琴、徐小凤一类的演唱,我的声音属于那种低沉厚重一类的音质。加上学生的音域还没有拓展,教唱限制在中低音,于是这低沉的音质就显得更加明显了。
这几年,毕业几十年的学生聚会成为热门,泰中高中毕业生聚餐后飙歌,我听过一次,许多同学唱歌依然走音而不自知,这就是自小没有受过音乐基础教育所致。小学一二年级没有唱准音阶的7个音,那么这不准的音,就会植入他们的大脑而跟随一辈子。

1983年在泰兴中学演奏手风琴.jpg
1983年在泰中青年堂前

办公楼  位于学校中轴线,是学校的中枢大楼,校长办公室、教导处、团委,都在此楼。一楼东头的校长室,三位校长都在此办公。旁边的大房间,是秘书接电话的地方。那时只有公家才有电话,哪像今天人人有手机。老师们的私人电话都得借用公家电话打,但校长们就在隔壁,所以私人电话,也得言辞谨慎着打。教导处隔壁,原来是团委办公室,后来变成了油印室。那时,都是钢板蜡纸油印试卷和讲义。二楼,政史地教研组和外语教研组所在,还有一个团委办公室。
团委,学生的政治教育之地。偏偏两位教音乐美术的思想不积极的老师也挤塞在此房间。他们的工作,和团委基本不插。对于一个重点中学而言,美术和音乐老师,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办公之地,这是最起码的学科需要。可是,只能让他们挤在这一间房子办公。和我同期毕业的美术老师,南京人,特老居,上完课,他就溜到自己宿舍涂抹画作。音乐老师,大学期间钢琴声乐都得学,这所重点中学无钢琴可操,于是空余时间甚多。团委办公室有一张大的案桌,就成了我的练习书法功课之桌,这叫做无可奈何的不务正业。谁知道,后来变成了下半辈子稻粱谋的主业。
十年来我的办公室一直在这座办公楼,人也变得“规矩”多了。在我的记忆中,十年时光,从来没有在这座楼上大声唱过一句歌,更别谈音乐老师的声乐练声。即便对参加县里大合唱比赛的个别学生训练合唱指挥,也是轻声哼鸣。这座楼,对于一个音乐从业者,是历史最长的沉闷之楼。
不知咋的,近几年做梦,好几次梦到这座楼,什么楼梯(木质)腐朽了,楼房山墙要倒塌了。紧张与恐怖。不知是否和当年学校的桎梏和这座楼笼罩着校长表情的严酷有关。
到了耳顺之年,微信使信息迅畅,增加了联系的渠道。泰中丁庆国老师告诉我,那张我练字的案桌,现在归他使用。他说这案桌,桌子腿上用黑漆写有“苏北泰兴中学1955年置”的字样。他和我调侃说,这是“著名”书法家陈某曾经使用的文物。我会心而微笑:这是一个教书匠当年使用过的“文物”。
这座办公楼,二楼最东头有个档案储藏室。我进去过,里面空空如也,就是两个类似书架的立橱。八十年代,泰中委托复旦大学朱东润教授少时学长的女儿,去上海请朱东润题写校牌。大学的学者,为家乡的中学题写校牌。名正言顺。
朱东润题写的校牌纸稿,用的不是宣纸,是那个年代写大字报的普通白纸,那种纸,薄而脆。他没有落款。
泰兴中学的竖式校牌,是我描摹上板的。我在泰中的岁月,把朱东润的墨稿认真保存,1985年,我离开泰中回到南京,临行前把朱东润的墨稿,交给了教导处的鞠永仁先生,鞠先生领着我,把这墨稿放到二楼东头这间档案储藏室。
意想不到的是,三十年后,泰中东迁新校区,需要这墨稿勒石,居然找不到这墨稿原件。可见校方对朱东润的墨稿,并没有持有足够的珍重。有人非议,这墨稿被陈仲明私吞了。意想不到,为学校作了贡献反倒遭了诬陷。
这墨稿,朱东润题书时,没有落款,1982年4月2日,我在上海拜访87岁的朱老先生,请他补署落款。我记得补署落款加盖两方印章,一方是“延令朱氏”,保证了题书的严肃性与史料性,贡献大大的。照理,校方应该主动替我报销车旅费,可是没有,说明校领导压根对这些都处于认识起点的不高和盲区。那时教师穷窘,一笔去上海的车旅费是不菲的开支,那我就权当以自费而学雷锋了。
那次拜访朱东润教授,现在回想,最为欠缺和遗憾的是,我没有告诉老先生,我是他祖居的紧邻。我家的三进清代民居是苏利巷一号,他家的大院是三号,也是朱东润的出生地。陈朱两家,占有苏利巷四十米长。老人在外数十年,少时回忆是他很重要的一个情愫。紧邻而居,地之缘,时之缘,人之缘也。这种情愫是老人对往事最好的岁月钩沉。
泰兴中学东迁新校区,校牌题书刻石,朱东润题书的墨稿却没有了,怎么办?我帮助找到一张当年学生在校门口校牌前留影的图片,把照片木板上的字用PS整理,朱东润的落款,从朱东润其它墨迹中合成。反正,朱东润确实为泰兴中学题写过校名。这就属于遗憾中的补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DJ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3-5 08:4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美好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