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物价猛涨农村成替罪羊 农民生活更艰辛!

2103人阅读  4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9 11:13:07 来自: 中国上海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涨”声中农民被双重剥夺






物价上涨,农民生活更加艰辛
  


作为生产者,农民遭遇农资价格高涨的局面,而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利润大部分被留在流通环节而非农民手中;作为消费者,由于食品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过高、农村食品价格涨幅过高,使得农民在本次食品主导型的通胀中被锁定。



第一重剥夺意味着农户遭受异己的工业品的剥夺,而第二重剥夺意味着农户遭受自产的农产品的剥夺,是整体剥夺的深化。



2007年,从加入WTO算起,以全面对外开放代替深化对内改革的现代化进程步入第6个年头,中国即将迎来连续第4个10%以上的年GDP增长率。然而,就在高歌猛进,看似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上,突然杀出一只被命名为“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老虎。



在一片“涨”声中,农民却受到双重剥夺。作为生产者,农民遭遇农资价格高涨的局面,而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利润大部分被留在流通环节而非农民手中,这是第一重剥夺;作为消费者,由于食品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过高、农村食品价格涨幅过高,使得农民在本次食品主导型的通胀中被锁定,这是第二重剥夺。第一重剥夺意味着农户遭受异己的工业品的剥夺,而第二重剥夺意味着农户遭受自产的农产品的剥夺,是整体剥夺的深化。



“结构性通货膨胀”这只老虎的真实面目其实是:农民在长期遭受第一重剥夺之后,用手中的动物(如猪)和植物(如粮食)进行的一次反抗,然而反抗的结果却使得农民陷入第二重剥夺当中。



这种双重剥夺的涵义在于:落后的农业生产和流通体制已经制约了现代化发展,对农业深层体制的改革已刻不容缓。

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利润被剥夺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3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其中,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为1429元,同比增长19.8%。倘若光看这一组数据,无疑是振奋人心的。然而,在数字背后的是,农资价格高幅度增长、利润去小农化和截留在流通环节等特点。



首先,农资涨价侵食利润。根据央行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前三季度,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7.4%,农料价格同比上涨6.4%。农资的涨价已经抵消了37%的农产品涨价幅度,而且农资的涨幅呈现加快趋势。



其次,本次涨价中有利润去小农化特点。以猪业为例,商务部统计养猪业中,散养占60%以上,由于分散经营,无法根据市场行情进行相应调节,2006年以及之前猪肉价格跌至低谷、养殖户每养一头猪甚至都要赔钱,使得养殖户心灰意冷,大量散户在去年弃养,与本轮涨价无缘,规模小的猪农坚持下来,也不过弥补之前的亏损。



再次,利润截留在流通环节。以粮食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2007年1月至11月,粮食价格同比涨幅稳定在6%-7%之间,然而,国家粮食局、国家发改委制订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仍然与去年一致,早稻每斤7毛,中晚稻7毛2。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三季度农产品价格公告,分地区看,前三季度粮食主产、主销区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9%和11.8%,粮食主销区比主产区高4.9个百分点。主产区的粮食价格涨幅远远低于主销区,这与粮食最低收购价不变、中储粮垄断收购不无关系,因为对于那些交通不发达、信息传播滞后地区的农民来说,最低收购价也即是市场价,从而农民被绑定在田间地头,流通环节利润被剥夺。



作为消费者的农民:锁定在食品消费中



2007年,通货膨胀由食品主导的特点比之前几次更明显。1994年,年平均通货膨胀率高达21.7%时,食品类价格上涨占涨幅的70%,而2007年度,食品类价格上涨占总涨幅的80%以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过2001年和2006年两次调整,食品类所占CPI的权重比1994年降低了若干个百分点。



所不同的是,比之十几年前,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更为严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李建伟分析,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97年的2.47扩大到2006年的3.27。然而,这还没有包括农民与城市居民在社会福利、教育医疗以及实物补贴等非货币因素方面的差异,若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根据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报告,城乡收入差距在6倍以上。



这种差距表现在民众消费结构中,就是农民的食品消费支出比重远远高于城市居民。2006年12月,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6.7%,农村居民家庭为45.5%。由于食品占CPI中权重的近三分之一,而今年的涨价主要是食品涨价,因此,从1月到11月,农村CPI涨幅都要高于城市,而且基本呈现逐步拉大的趋势。以10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17.5%计算,在食品上增加的支出占城镇居民支出的6.3%,而农民需要多支出8%。



实际的差距还不止如此,因为,农村的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往往要高于城市。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以今年一季度为例,食品价格指数城市为5.8%,农村为7.2%,农村高于城市1.4个百分点,此后几个季度还逐渐拉大。这就意味着,一方面,农民的食品支出比重要高于城市,另一方面,农村的食品涨价幅度又高于城市。农民对食品的消费是刚性的,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将迫使他们不得不挤压其他方面的支出以满足温饱,从而将出现“追涨”的局面,食品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进一步降低,农民被锁定在食品消费中。



2007年通胀:农民对剥夺的反抗



作为生产者的农民,所遭受的剥夺是异己的工业品的剥夺,这种剥夺由来已久,在今年由于农产品的涨价得到一定的缓冲,但并不意味着消除。在第一重剥夺减轻之后,却出现了第二重的剥夺:作为消费者的农户遭受农产品自身的剥夺,这是一种新型的剥夺,是在城乡差距拉大之后出现的剥夺,这种剥夺的出现,意味着国家对农民整体剥夺的深化。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最富有的人群和中等收入人群正将自己的储蓄及时转移到股市和其他投资品上去。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超过收入的5%,基本与投资绝缘。



2007年度的通货膨胀以农产品(食品)为主导,而不是工业品,绝非偶然。农民在长期遭受第一重剥夺,也即工业品的剥夺之后,从事农业经营早已变得无利可图甚至倒贴,因而选择弃种、弃养以规避农业,进入城市务工以放弃农业;而留守的农民运用手中的动物(如猪)和植物(如粮食),进行了一次经济上的反抗,这种反抗的必然结果,就是以农产品价格主导的通货膨胀。猪肉的涨价,被认为是牵引了通胀的走向,而之所以如此,正是养猪长期比较收益的低下,导致农民无法忍受继续的剥夺,大量放弃养猪之后,猪肉价格出现反弹的必然结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反抗仅为少数人带来了受益,整体农民反而被锁定在食品消费中。



而农民在自发反抗剥夺过程中的再次被剥夺,凸显了传统农业落后的生产和流通体制的无路可走,昭示着深层次改革的必要性。



之所以出现双重剥夺的局面,是因为延续数千年传统、采用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和流通方式,在规模化生产和流通的要求下显得日益落伍。他们无法掌握市场信息以主动调节供给,无法规模化生产以摊薄成本,无法掌握流通渠道以追求价差,使得农业收益状况恶化。然而这种恶化却长期被忽视,农民被当作是稳定的基石而非致富的主体。



农民并不甘心做国家机器中的螺丝钉而也希望发家致富,2007年的通货膨胀宣告了农民对现代化的不合作。这是因为,农民在被食品消费锁定时,不得不转移工业品的消费用以保证吃饭问题,那么持续扩大的工业品生产将得不到来自农民的支撑。倘若剥夺继续,农民将成为现代化的强大滞力。{(沉默兜兜)于2008年1月19日,摘录}

[ 本帖最后由 沉默 于 2008-1-20 23:41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9 14: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同感

农民是苦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9 15: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最苦的往往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23: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物价又涨了,新的消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 12: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可是工资没有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